2021-01-26 阅读次数: 8736
2020年,甘肃省人社系统把就业扶贫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一招,省委、省政府主要领导先后到省人社厅现场办公、推进工作,省政府主要领导主持召开到县一级的全省就业扶贫推进会。出台稳就业“33条”、保就业“24条”、支持灵活就业等政策,坚持稳就业与就业扶贫双轮驱动,全力稳岗位、促输转、保就业,实现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务工就业189.9万人,比2019年增加15.2万人,为全省脱贫攻坚圆满收官发挥了关键支撑作用,先后在“2020年就业扶贫论坛”和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了经验做法。
千方百计扩大省外输出
深化合作建机制。实施稳东扩西,与北京、上海、广东等15个省市区建立劳务协作机制,向东稳住长三角、珠三角等地区的输转岗位,向西加大向新疆、内蒙古等周边省份的输转力度,稳定向省外输转贫困劳动力78.9万人。疫情较重期间加大“点对点”输转力度,帮助11万劳动力返岗复工。打响品牌稳输转。着力打造建筑工、牛肉拉面师等劳务品牌,推动“陇原妹”“礼贤嫂”“镇原护工”等精品家政服务品牌走向全国,与北京市人社局共同培育建设了15个家政服务员培训输转基地,从业人员达到20万人以上。疫情期间,全程护送家政服务人员到北京、天津等地返岗复工,为许多家庭解了燃眉之急。创新方式提技能。省政府制定提高技能培训实效20条措施,以就业为导向,实施“岗位+劳务机构+培训”的“嵌入式”培训,全年培训贫困劳动力42.9万人,培训后就业率达70%以上。
想方设法拓展就近就业
纾难解困稳岗位。实施社保费“免减返缓”行动,为企业减负84.8亿元。加大劳务奖补力度,兑现各类务工补贴13.1亿元。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18.7亿元,吸纳带动就业21.5万人,其中,为8.5万名返乡创业农民工、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等自主创业农民发放贷款87.1亿元,占贷款发放总额的73.4%。内引外联建“车间”。抢抓东部产业转移和东西部扶贫协作机遇,实施财政奖补、运费减半、租金减免等政策,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建成扶贫车间2546个,吸纳贫困劳动力10.3万人,年人均收入2万元以上,实现了“就业一人、脱贫一户”。扶贫车间规模和带贫人数都位居全国前列。公岗兜底保就业。累计开发乡村保洁、养老服务等农村公益性岗位10.3万个,帮助特困群众家门口就业。2020年增设爱心理发员岗位1.17万个,为60岁以上老年人、特困供养人员及残疾人等免费提供理发服务,受到群众欢迎。
凝聚系统合力抓落实
人社部分管领导专程到甘肃省未脱贫的西和县、礼县帮助指导工作。省人社厅先后8次召开到县一级的调度会,实行农民工返岗复工日调度、稳就业周调度,组建11个就业扶贫包抓组,深入86个县区265个乡镇324个村,省市县乡村五级联动,人社干部全员上阵,采取“一对一、人盯人”的办法,争分夺秒加大劳务输转,共同推进就业扶贫工作落实落地。精准聚焦8个未摘帽贫困县,就业资金分配高出全省平均增幅17.9个百分点。对8个县建档立卡家庭毕业生,每人至少提供2次招聘信息,每次至少提供2个岗位,对采取各类帮扶措施仍难以就业的,通过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。
在集中全力推进就业扶贫的同时,统筹做好人社扶贫其他工作。社保扶贫方面,会同7部门开展脱贫攻坚户籍清理整顿专项行动,彻底解决了贫困户家庭成员因户籍“错、重、假”和无户籍等造成扶贫政策无法全面落实的突出问题,实现了参保和代缴全覆盖,贫困人口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550.18万人,其中政府代缴养老保险费434.65万人。人才扶贫方面,制定“三区三州”等基层单位单独职称评审倾斜政策,先后有1.2万名乡村教师获评中高级职称,2万多名乡村医生、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和农村实用文化人才获评职称。提高贫困地区人才待遇水平,到11个列入艰边津贴四类以上贫困地区工作的事业单位高校毕业生,试用期考核合格后的薪级工资高定三级。